这一晚,赵安就那么僵直地坐在凤榻旁。
寂寥的慈宁宫,仿佛有着鬼哭狼嚎的声音在耳畔回荡。
密室内有九幅壁画,第九幅却只是画了京城,还没有内容,看来这一次轮回还没出现结局。
赵安感觉自己的身体虚弱的厉害,精神也萎靡不振。
万幸,等到窗外天光放亮,没有看到原主的妹妹从偏殿出来,不过饶是如此,赵安依旧感觉手脚冰凉好似大病了一场,很想找个安全的地方一觉睡过去。
整个京城最安全的地方,莫过于云竹身边。
洛清霜醒了,她的脸颊在白药的作用下已然消肿,看赵安神色萎靡,她不由一怔,“奴才,你怎么气色这般差,莫不是病了?”
赵安强打起精神,讪讪道:“太后心疼奴才,奴才就是感了风寒,不打紧的。”
“既如此,你且回去好生将养,莫忘了哀家的交代。”
“喏。”
如此这般,赵安浑浑噩噩地走出慈宁宫,外面阳光明媚却无法驱散压抑在心头的阴霾。
赵安也不知自己怎么回得养心殿,精神都是恍惚的,连女帝来到面前都没注意。
女帝上前搀扶住,忐忑道:“太后是不是又打你了?”
赵安摇摇头,坐在龙床边,虚弱地讲述一番昨晚的遭遇。
女帝吓了一跳,“你的胆子也太大了吧,万一被太后知道你乱闯,小心走不出慈宁宫,而且你说的那红色的影子是谁?朕为何不知道?”
“你不知道?”
赵安微微一愣,合着她还没跟原主的妹妹见过面。
罢了,不重要。
现在只想好好睡一觉,反正今天使团进京,睡好了自然有消息传来。
一上午的时间赵安留在了养心殿。
日上三竿的时刻,南梁国使团入京,队伍从南门进入,一行数百人浩浩荡荡,为首几辆马车,后面带着许多进贡大夏的土特产。
京城百姓争相围观指指点点,为首的南梁国将军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,看着京城百姓的眼神略显不屑。
人群中,乾宇、许如卿和九音也在,还有些官宦子弟驻足围观。
某处角落,洛潇潇盯着使团,嘴角尽是冷酷,身边的洛生道:“来的人不少,只是不知道有没有藏污纳垢。”
洛潇潇道:“区区番邦蛮夷,我不信他们敢在京城搞事情。”
说话间,中心大道上有官员来迎接,正是礼部的人,为首的乃女帝亲口任命的青律郎萧天。
面对萧天的热情,为首的将军却显得倨傲,竟高坐马上并没有第一时间下来,而是慢慢吞吞地停住队伍,才对拿起马鞭对萧天抱拳,他是南梁国的使团护卫将军,李道奇。
“我去,这么嚣张的么?”
人群中,乾宇直皱眉头。
九音冷漠道:“跟预料的一样,南梁国进京的目的,就是为了刺探虚实,并非真心前来朝贡。”
“原来是李将军,失敬失敬,在下在鸿路寺备好了酒宴。”
萧天是个能忍的,虽然对方没把他看在眼里,但他却表现的风度翩翩。
如果这就是上朝天国的威严,那么百姓们就不乐意了,若非双方没有爆发龃龉,百姓们专门带来的烂蔬菜和臭鸡蛋可要派上用场了。
萧天和一帮礼部的官员在前带路,引着使团浩浩荡荡地进了鸿路寺。
许如卿道:“乾宇将军,我看马车内似有重要的人物,这次南梁入京,恐怕要给我们出难题。”
“不用紧张,我们有赵大人,料想南梁国也翻不出什么浪花。”
乾宇对赵安信心十足,只是不晓得赵安为何没动静,以赵安的性格应该伪装出来凑热闹才对。
少时,许如卿带着九音回到了天水院。
这也是她本人的意思,因为新城再安全也没用,她还是想留在京城跟赵安并肩作战,兴许还能帮上忙。
很快,鸿路寺就传出了笙歌蝶舞之声。
而后宫之中,赵安半下午才睡醒,感觉精神好了几分,女帝早已让人备好参汤,她难得有闲情雅致,亲手来喂,并说了如今的情况。
使团入京且不提,今日早朝,兵部尚书贾川,联合一帮武勋弹劾太后,说外戚入京,祸乱朝纲,还说新城勾连外戚,潜藏人马。
赵安翻了个大白眼,“就知道那老登坐不住,陛下不用理会,让他们闹,闹得越大越好,闹到无可阻拦的地步,就让太后她老人家站出来收拾残局。”
“朕只怕好容易稳定的朝局再度陷入混乱。”
女帝白净的面容写满了忧愁。
她是傀儡皇帝不假,但她既为大夏之君,就该避免动荡,致力于大夏安宁。
赵安淡然道:“不破不立,大夏的症结太多。当年先帝害我满门,我父亲一脉的官员,要么被杀,要么流放,朝廷中只剩下楚王派系的武勋,如今楚王在陈氏覆灭后回归,陛下敢说他不想谋朝篡位?”
女帝道:“楚王身有残恙,无法再君临天下。”
“他不行,那么他儿子呢?”
赵安一番话将女帝给问住了,她自嘲道:“朕是没办法应付了,你来帮朕跟他们斡旋吧。”
赵安一口气闷下参汤,又道:“我想让陛下派遣暗卫,去一趟我家在东海郡的旧址,下面有一座坟墓,劳烦将地图绘制出来。”
“坟墓?”女帝一脸的狐疑。
赵安一拍脑门,跟她说了其中内情,女帝当场被震惊,“你是说,皇城下面有一座坟墓,复刻东海郡下面的坟墓?这怎么可能,你要知道,历朝历代都不可能将大墓建造在皇城脚下,这样会坏了国运!”
赵安当然知晓这事有多离谱,但亲眼所见岂能有假!
女帝沉着脸来回踱步,不断地摇头。
她跟着罗清霜去过密道,却没看出来是大墓,只觉得是秘密挖出来的甬道,为了避免某一日大夏气数将尽,被敌人围城的时候,皇室血脉可以潜入其中,从而保全,东山再起。
赵安见她不信,立刻让黄忠去案牍库取来历代工程文卷一观。